2024年12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涵盖全国1383家绿色工厂、123家绿色工业园区、12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其中,昆明电立电缆有限公司、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昆企入选绿色工厂;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业园区6家、绿色工厂6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家。此次申报成功后,昆明将新增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全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占比居全省前列,打造产业绿色发展新优势,提升昆明工业“含绿量”。
创新技术助推绿色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以“绿色”促转型,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提效行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等方式,让全市工业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高。
昆明昆宝电线电缆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云南省唯一超高压电力电缆生产企业,通过16年成功研发智能电网用高传输抗屏蔽电缆,为国内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智慧电网领域配套,填补国内信号屏蔽电缆技术空白,打破我国在智能电网用高传输抗屏蔽电缆应用领域对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
该产品的成功应用,实现电网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信号屏蔽抑制系数0.005,屏蔽导电率59%,领先行业水平,有效降低用电损耗,提高能源传输效率。
推行绿色制造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大趋势,更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和实现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技术实力,采用高效流体输送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开发了新一代高效智能高效泵,利用新设计理念,进行节能技术开发,与同等流量扬程产品相比,现有装置节电率达20%以上,部分可达50%,成功获得首家泵产品碳中和证书。此外,该企业还建设了信息化平台,依托MES和ERP系统,满足分级管控要求,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业务协同发展模式;开展智慧运维服务,实现泵系统状态远程监测与诊断,挖掘节能潜力,助力节能减排。
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深耕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20余年,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国内产品产业空白,通过技术研发创新,成功开发出国六汽、柴油车催化剂三大系列8类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建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六汽车催化剂自动化生产线,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生产精准给料涂覆、机械手替代人工操作、炉温风速自动控制调整、环保排放因子的在线监测预警等的自动化生产。近5年来,累计销售催化剂2500余万升,配套车辆约1000万辆, 实现CO、HC、NOx等尾气污染物减排约600万吨,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5%,生态环境改善效益显著。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近年来,根据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与服务等标准,昆明市持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导相关企业工业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在具体工作中,昆明市根据工信部的要求,指导已创建入列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名单的单位按要求填报动态管理表,落实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机制,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良性发展。向各县(市)区、重点企业征集2024年度绿色制造创建意向,建立“昆明市绿色制造企业培育清单”。同时,结合昆明市实际情况,加大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力度,动员和鼓励工业园区、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工作。
2019年,云南森博与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开始以中试线为起点的生产体系数字化提升。通过一系列改造、新建工作,云南森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申请森博中试工艺设计控制软件、森博中试生产执行系统、ERP系统出纳数据导入工具、审批单据补打工具和中试供应链数据同步数据等软件著作权,项目的实施帮助云南森博开创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河,为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
同时,云南森博以绿色工厂建设为契机,在公司10000平方米的厂房房顶建设装机容量1MW1MWp(1兆瓦电机每小时用电量为1000千瓦时)的并网型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系统及相应的配套并网设施,组件规格为单晶540瓦,每小时发电0.54千瓦时。同时,建设储能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满足公司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为建设“零碳工厂”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加快推动绿色工厂建设,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绿色工厂领导小组,制定绿色工厂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土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式,加快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绿色采购和绿色生产。计划到2026年,企业绿色工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成为主流模式,绿色工厂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在食品行业,昆明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制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推进节电、智能制造和发展循环经济相关项目实施为工作重点,力争在安全环保、能耗指标等方面成为行业先进的绿色工厂;建设能源管理中心,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推行包装减重,将饮料瓶瓶坯由35克/升减重至34克/升,降低包装材料消耗量。
优化能源结构助推降碳增效
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光伏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能源以电力及生物质能源为主,结合云南省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优势,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超过96.26%,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该公司投资在厂内安装太阳能路灯,车间采用自然光带,锅炉采用生物质颗粒提供蒸汽,通过可再生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可再生资源占比计算,2023年能源资源使用中,绿色物料占比达96.26%。
云铝股份作为全国有色行业、大西南工业企业中唯一一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成功开发光伏发电直流接入电解铝生产用电技术,充分利用厂房屋顶、空地及边坡等区域,在全省建成8个电解铝生产基地,构建集“铝土矿、氧化铝、碳素制品、铝电解、铝加工”于一体的绿色铝材产业链,全面实施“厂内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布设分布式光伏252兆瓦,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万吨。
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云铝股份大力推进再生铝循环利用,引导产业链共建闭环再生铝回收体系,在云铝阳宗海以再生铝为原料,建设年产5万吨的ADC12等再生铝系列合金产品,进一步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在8个电解铝企业年消纳再生铝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万吨。
工厂车间节能减碳,智能制造绿色加力。下一步,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根据《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等要求,深入研究昆明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基础情况,调研摸底本地区制造业企业绿色化发展诉求,研究制定《昆明市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实施方案》,于2025年支撑形成首批昆明市市级绿色制造企业名单,实现绿色制造企业从市级到省级、国家级的有序梯度培育与动态管理,科学指导重点行业企业深化绿色发展,持续壮大绿色制造发展群体,有效提升各级绿色制造名单数量与质量,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基础。